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罗湖观察 | 深港全面通关,罗湖赴港招商释放了什么信号?|每日看点

2023-02-17 16:58:11    来源:南方都市报

2月6日起,深港陆路口岸全面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来往。随着通关恢复,两地政企持续“双向奔赴”,融通加速。2月17日,罗湖区率先赴港举行投资合作交流会,综合推介了罗湖城区的崭新发展面貌、经贸交流合作机遇以及配套政策大礼包等。此外,罗湖区金融服务署等各职能部门分别与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等对口的香港商协会、园区或社团签订合作备忘录。这场交流会有那些重点值得关注?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先试,罗湖如何布局?


(相关资料图)

湾区内外双向循环

与大湾区中心城市构建1小时生活圈

今年,罗湖提出要举全区之力建设“三力三区”,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罗湖作为深港陆地接壤面积最大的辖区,香港在地缘、血缘、文化、经贸等诸多方面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是香港同胞社会认同度最高的城区。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先试,罗湖都有哪些优势?

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罗湖与香港有三大口岸连通,罗湖口岸-深圳火车站枢纽未来将有3条地铁交汇,还有“双高铁”通达全国。从罗湖口岸出发,到港中大大学站25分钟、到金钟站50分钟;到东莞中心区、广州中心区也只需30分钟、60分钟,还有高铁通达全国。深港穗莞的人口和GDP分别超过粤港澳大湾区的60%、70%,罗湖是连通四大城市的最优通道和节点,也是名副其实的“湾区枢纽”。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德繁表示,罗湖最有基础、最有优势实现深港同城融合发展,真正与大湾区中心城市构建1小时生活圈。

在规则机制“软联通”方面,以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为契机,将基础教育、跨境消费领域具有“罗湖特色”的深港融合有益个案和经验探索上升为系统的规则供给,科学统筹共性政策和个性政策,为深圳全面对接北部都会区建设做出“罗湖示范”。比如,罗湖出台深港融合发展45项具体举措以及深港家庭服务“1+N”计划等,未来还将继续在民生领域推出更多服务措施,真正让更多香港同胞“放心走过来、安心留下来、真正融进来”。

在湾区群众“心联通”方面,支持区内有利于港澳青年统战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大湾区人才培训基地。依托罗湖创新创业基地,有针对性地对港澳青年进行政策设计,为其提供实习、就业职位和相关基金资助。

“我们真诚希望各位香港的企业家朋友回罗湖、来罗湖,亲身实地感受罗湖便利的交通、优越的生态、幸福的生活和火热的发展!”范德繁说。

双城经济紧密互动

“剑指”金融、商贸、文旅、科创

罗湖的产业结构与香港最相似、最互补,罗湖打造“三力三区”迫切需要在跨境金融、商贸消费、专业服务、时尚旅游等领域加强深港深度合作,同时也将为两地相关企业提供广阔发展机遇。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金融业也是香港最大支柱产业。而罗湖是深圳的金融大区和金融集聚区,金融总资产超6万亿元,约占深圳市1/3;金融业增加值近1000亿元,占全市约20%。罗湖曾经是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的桥头堡。两地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既是历史传承,也是发展需要。未来香港可与罗湖共同在金融科技,财富管理,数字金融等方面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和探索。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国际商贸中心,充分发挥香港自由贸易港的优势。而罗湖也一直是商贸大区、商业旺区。商贸业增加值占深圳市的14%,拥有最丰富、最多元的商业业态。接下来,罗湖可以与香港的商贸服务企业结合起来,接力商贸服务企业走出去和走进来,打通全球供需两端。例如,探索黄金珠宝领域全新合作模式、举办深港迎春年货市集、上线口岸商圈穿梭巴士、鼓励罗湖企业同香港企业设立联营机构等。

随着两地通关的全面恢复,两地旅游业复苏,春节期间国内外旅行订单迎来近三年来的巅峰。依托口岸优势和旅行社集聚基础,经多年发展,罗湖已成为优质旅游企业总部聚集地、湾区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消费目的地。数据显示,罗湖共有旅行社470余家,占全深圳的40%,其中出境游组团社135家,占深圳市的60%。接下来,罗湖与香港可以在跨境旅游的资源开发、市场开拓、线路开辟、产品推介、客源组织、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近年来,罗湖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近五年科技创新的企业数量翻了一番,营收同比增长366%,2021年科技创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4.8%,增速是深圳市平均水平的3倍。接下来,罗湖还将进一步聚焦发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等科技创新产业,这与香港科创产业发展的方向不谋而合。香港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但在成果产业化方面,罗湖可以进一步助力香港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两地的科技创新合作空间巨大。

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说道:“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香港具备便利的营商环境、独立的司法制度和自由的经济制度。深圳是带动国家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罗湖更是联通香港的枢纽门户。特区政府会继续加强和深圳的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针对港人港企精准扶持

提供一站式配套解决方案

过去几年里,罗湖全力以赴拓空间、优功能、提品质、增活力,释放新空间、新产业和新服务等重大利好。推进深港深度融合发展,罗湖有备而来。

罗湖在2022年全面修订和完善产业政策,拿出10个亿进行兑现,包括企业落户、持牌金融机构落户、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扶持等方面,80%的政策支持力度属于深圳市第一梯队,多项扶持高达1个亿。罗湖既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也重视培育中小微企业,为企业提供全要素、全周期的支持,让企业从融资到创新、从孵化到上市总有一款政策适合。同时,罗湖持续创新政策,每年拿出5000万元,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推出“看估值,配政策”,根据投资机构对企业的融资估值给予扶持。

为促进深港融合发展,罗湖对港人港企给予精准扶持,政策适配感十足。如对新引进的港资商务服务业企业、新建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策划深港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均给予大力度的支持。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香港专业人才、青年毕业生,从生活到就业均给予相应的补贴。罗湖还推出了“深港青年人才交流计划”,为香港青年到罗湖工作、实习、提供一站式配套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罗湖始终践行“产业第一、企业为大”、“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如,将企业的服务需求纳入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诉求快速办理、企服超市对接、企业生态汇聚等多项功能;汇总周边公共服务资源,综合楼宇类别、租售类型、产业集聚度、产业链配套等信息,一键计算企业空间成本,让企业实现线上模拟比价、高效只能选址;持续扩大“无感申办”、“秒批”、“一件事”主题服务、“跨域通办”、“反向办”等服务范围,实现更多业务“线上办”。

为了做好、做实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罗湖更是拿出了“1块宝地”和两个“百万”空间。1块宝地”即紧挨着罗湖口岸的B1地块,用地面积9.6万平方米,未来预计可以释放超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罗湖希望能够与港方合作,在这块土地上探索‘境内关外、视同境外’的特殊监管政策,实行与香港趋同的税收政策。

两个“百万”空间指升级发展区存量优质产业楼宇空间和升级发展区未来三年将投入市场的高质量产业空间。本次罗湖重点推出兆鑫汇金广场、深房广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深城投中心、深圳华润大厦等楼宇,共计110万平方米;推出大中华环球金融中心、城建云启大厦、深润大厦、友谊城、食品大厦等全新优质楼宇,共计130万平方米。

“一方面,罗湖可以为港企在内地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和专业服务业的配套支持,为深港合作和项目落地提供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港企还可以以罗湖为桥梁和纽带,借助香港金融、会计、法律等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为内地实体经济服务,帮助内地实体经济出海,拓展海外市场。”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说。

(采写:南都记者 林敏儿)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万平方米 罗湖口岸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